法官谈“订婚强奸案”定罪铁证,男方母亲仍质疑,网友有四种声音

今天。山西大同的“订婚强奸案”二审结果一出来,网上就像炸开了锅。这案子从一审到二审,话题就没断过,核心就在于“订了婚算不算默认同意发生关系”,还有法院的证据认定到底公不公平。咱作为旁观者,先把法院说的事实和男方家里的质疑捋清楚,再看看网友们都怎么说。

法官谈“订婚强奸案”定罪铁证,男方母亲仍质疑,网友有四种声音

这事需要从订婚说起。席某某和女方通过婚介认识,订婚前男方给了10万彩礼和金戒指,还承诺结婚一年后在房产证上加女方名字。按说都到这份上了,谁能想到会闹到强奸案这一步?法院这边解释说,关键看有没有违背女方意志。

根据法院调查,女方明确说过不接受婚前性行为,案发当天席某某提出发生关系,女方当场拒绝。接下来的细节就有点触目惊心了:席某某脱掉女方衣服强行发生关系时,女方一只手被抓住,另一只手推挡,还把榻榻米的窗帘拽了下来。事后女方去卫生间冲洗,情绪激动想回家,席某某不仅抢了她的手机,还把她反锁在屋里。更过分的是,女方用卫生纸烧柜子、点燃客厅窗帘想求救,席某某灭火时,她趁机跑到13楼呼救,又被拖回电梯,在电梯里用脚蹬轿厢反抗,还是被拽回房间。最后席某某开车送她回家,路上女方拿到手机就哭着跟妈妈说被强暴了,当晚就报了警。

法院认定强奸的证据可不止这些。除了女方的陈述,还有几个关键证据:一是席某某在侦查阶段承认发生关系的细节,二是行车记录仪里他说“我敢做就敢担”,三是电梯监控拍到他拖拽女方,四是床单上的精斑和混合DNA,五是女方手腕和手臂的淤青。法院强调,处女膜有没有破裂根本不影响强奸认定,因为个体差异和性行为程度不同,医学上早就说了这不能作为依据。

法官谈“订婚强奸案”定罪铁证,男方母亲仍质疑,网友有四种声音

这边法院说得清楚,可席某某的母亲作为辩护人,心里满是不服。她在法庭上提交了申诉材料,情绪激动地说儿子被拘留后身心受折磨,整个家都毁了,必须为他讨个公道。她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:

1.从医学证据看,医院检查显示女方处女膜完整,DNA鉴定也没检出精斑和STR分型,这和法院说的“发生性关系”好像矛盾。男方家属说,女方手臂的淤青可能是事后争执弄的,不能算性侵时的暴力证据。还有那段关键录音,女方母亲问席某某“你强暴了她吧”,他回了个“嗯”,但席某某说这是尊重长辈,不是认罪。可法院把这当成“自认”证据,家属觉得太片面了,为啥不考虑语境?万一是被胁迫或者误解呢?

2.家属发现,公安局在DNA鉴定结果没出来前,就匆忙报捕、批捕,卷宗还少了19页,移送起诉时又漏了51页。这么重要的材料缺失,法官能看清全貌吗?更关键的是,他们申请合议庭成员回避,法院直到宣判都没给回复,这程序算不算违法?男方母亲觉得,程序正义是司法的底线,证据还没全弄清楚就急着走流程,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“未审先判”。

法官谈“订婚强奸案”定罪铁证,男方母亲仍质疑,网友有四种声音

这事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,网友们分成了几派:

1.支持司法独立的声音:“订婚又不是卖身契,就算结了婚不同意也能算强奸,法律就得保护女性意志。”“法院列了这么多证据,监控、录音、DNA都有,证据链挺完整的,不能被舆论带偏。”

2.质疑证据严谨性的声音:“处女膜完整和精斑缺失是挺关键的矛盾点,法院该解释清楚怎么排除合理怀疑。”“就凭一句‘嗯’定罪太草率了,万一录音有剪辑呢?得拿出更多物证才行。”

3.担心舆论影响司法的声音:“男方家里一直爆料,女方却拒绝采访,舆论本来就不对称,法院得扛住压力,别被网暴牵着走。”“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曝光被害人隐私的行为该严惩,二次伤害太伤人了。”

4.呼吁程序正义的声音:“卷宗缺失、批捕太快,这些程序问题必须查清楚,司法公正得让人看得见过程,不然判决再对,老百姓心里也有疙瘩。”

法官谈“订婚强奸案”定罪铁证,男方母亲仍质疑,网友有四种声音

说实话,这案子难就难在“订婚”和“强奸”的冲突上。传统观念里,订了婚好像离结婚就差一步,可法律不管这些,只看有没有违背意志。法院摆出的证据,从反抗行为到事后报警,确实能形成一条链,但男方家属提出的医学证据矛盾和程序问题,也不是小事。毕竟司法公正不仅要结果对,过程也得让人挑不出错。

还有舆论的影响,男方母亲作为辩护人,多次在网上发被害人隐私信息,这波操作确实违法,法院训诫她没毛病。但反过来想,为啥这么多人关注?还不是因为大家对“订婚强奸”这种事太敏感,生怕法律被传统观念带偏,或者被舆论左右。

法官谈“订婚强奸案”定罪铁证,男方母亲仍质疑,网友有四种声音

这事给咱提了个醒:法律认定是理性的,不能靠“我觉得”,得靠证据说话;但程序正义同样重要,每一个环节都得经得起查。作为旁观者,咱可以关注,但别跟着谣言跑,更别对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,网络暴力对谁都是伤害。

最后想说,司法判决从来不是非黑即白,尤其是涉及隐私和伦理的案件,得在保护当事人和维护公正之间找平衡。希望这事能推动大家对“性同意”和“程序正义”的讨论,让法律既有人情味,又不失严谨性。你说呢?

声明:取材网络,谨慎辨别

文章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武汉热线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azutan.com/ndews/4971.html

(0)
武汉热线网的头像武汉热线网
上一篇 2025年4月17日 下午2:01
下一篇 2025年4月17日 下午2:01

相关推荐

  • 就在刚刚,山西订婚强奸案有了二审宣判结果,男子是要坐牢了

    最近,山西大同有个案子可真是把人看得心里沉甸甸的。一对通过婚介认识的年轻人,从订婚到闹上法庭,不过短短几天时间,却牵扯出法律、风俗、信任一大堆事儿,连全国网友都跟着吵翻了天。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这起“订婚变刑案”的前前后后。 故事需要从2023年年初说起。男方席某某和女方经婚介介绍认识,1月确定恋爱关系,5月1日热热闹闹办了订婚宴,10万彩礼、房本加名协议都安…

    2025年4月16日
    800
  • 女老师拒绝与男友在野外发生关系,女老师被男友砍杀,详情曝出

    现在的陈建军(化名),经常盯着手机里母亲的照片发呆——十年前那个在讲台上给孩子们扎辫子的温柔身影,怎么也想不到会倒在情人的斧头下。 事情需要从2013年说起。陈建军的父亲去世早,母亲文玉芳(化名)在村里小学当代课老师,每月工资不到一千多。那年秋天,同村60岁的吴德贵(化名)常来学校门口晃悠,帮着搬作业本、修课桌,嘴甜得像抹了蜜:“文老师你一个人带娃不容易,我…

    2025年4月10日
    1400
  • 公安部道研中心:虚假宣传自动驾驶,或面临2年以下刑期

    4月17日消息,近日,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“交通言究社”发表《智慧领航,安全护航——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功能使用须谨慎》一文,提到近期因驾驶人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,并揭示其原因——部分驾驶人对辅助驾驶的认知不到位,误以为“辅助驾驶=自动驾驶”。 文章指出,部分驾驶人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做出玩手机、睡觉、聊天、吃东西等危险行为,不仅违反…

    2025年4月18日
    300
  • 男子泄愤撞死一家三口细节曝光,男子父亲的话激起公愤,评论炸锅

    2024年10月2日傍晚,景德镇的秋风里还带着桂花的甜香。胡阿姨在厨房来回踱步,砂锅里的排骨汤咕嘟咕嘟冒香气,老伴儿正往餐桌上摆碗筷——这是他们每周雷打不动的家庭聚餐日,儿子儿媳带着刚满10个月的小孙子,准会在六点半准时推门进来。谁能想到,这顿再寻常不过的晚饭,竟成了一家人阴阳相隔的永别。 当天下午,20岁的廖某某正和女友在电轿里吵架。据目击者回忆,车子从起…

    2025年4月15日
    1200
  • 参会期间突发心脏骤停 著名神经科学家郭爱克院士因病去世,享年85岁

    4月11日,郭爱克院士治丧工作小组发布讣告称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、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郭爱克因病医治无效,于2025年4月10日14时18分在浙江杭州逝世,享年85岁。 资料图 图据视觉中国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方面向记者表示,郭爱克院士近日在桐乡参加学术会议期间,突然在浴室晕倒,在送往杭州浙大二院后,因心脏骤停…

    2025年4月13日
    900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400-800-88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admin@example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